【衛生寶鑒 卷十六 內傷霍亂治驗636】
戊午春。
攻襄陽回。
住夏曹州界。
有蒙古百戶昔良海。
因食酒肉飲 乳。
得霍亂吐瀉。
從朝至午。
精神昏憒。
以困急來求予視之。
脈得浮數。
按之無力。
所傷之物已出矣。
即以新汲水半碗。
調桂苓白朮散。
徐徐服之。
稍安。
又於牆陰撅地一穴。
約二尺許。
貯以新汲水。
在內攪動。
待一時澄定。
名曰地漿。
用清者一盞。
再調服之。
漸漸氣調。
吐利遂止。
至夜安眠。
翌日微燥渴。
卻以錢氏白朮散時時服之。
良愈。
或問用地漿者。
何也。
予曰。
坤為地。
地屬陰土。
平曰靜順。
感至陰之氣。
又於牆陰。
貯以新汲水。
取重陰之氣也。
陰中之陰。
能瀉陽中之陽。
今霍亂因暑熱內傷而得之。
故痹論云。
陰氣者靜則神藏。
躁則消亡。
又加以暑熱。
七神迷亂。
非至陰之氣則不愈。
予用之者此也。
或曰。
內經福世之方書。
豈不信然。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sdds-gov-cn.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