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五 小兒無補腎法115】
小兒無補腎法,蓋稟父精而生,此天一生水,化生之源,腎之根也。
此根日賴脾胃乳食水穀長養,男 至十六而腎始充滿;既滿之後,婚媾妄用虧損,則可用藥補之。
若受胎之時,稟之不足,則無可補;稟之原足,又何待於補耶? 愚按小兒行遲、齒遲、解顱、囟填、五軟、鶴膝、腎疳、齒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稟受腎氣不足,當以六味地黃丸加鹿茸補之。
若因精氣未滿,而御女以通,多致頭目眩暈、作渴、吐痰,或發熱足熱、腰 腿酸軟,或自汗盜汗、二便澀痛,變生諸疾,難以名狀。
余常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補中益氣之劑加減用之、無不奏效。
一小兒,九歲,解顱,足軟,兩膝漸大,不能行履,屬腎稟不足。
用六味丸加鹿茸,三月而能步履。
一小兒,十四歲,肢體倦怠,發熱,晡熱,口乾作渴,吐痰如涌,小便淋瀝,或面目赤色,身不欲衣,此亦稟賦不足也。
用補中益氣湯及前丸而愈。
一小兒,十五歲而御女,大小便道牽痛,服五苓散之類,虛症蜂起,與死為鄰。
余用補中益氣湯、加 減八味丸而愈。
一小兒,十三歲,內熱,晡熱,形體倦怠,食少,作渴,或用清熱等藥治之,虛症悉具。
余以為所稟怯 弱,用六味丸加鹿茸補之,不越月而痊。
蓋古今元氣虛實不同故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sdds-gov-cn.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