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社會秩序】
社會學上社會秩序(SocialOrder)一詞,指人類互動上可察知的正常結構、過程或變遷模式。
社會秩序是人類互動的狀態或結果,而這種狀態或結果必須是客觀可認知的。
又人類社會是動態的體系,在此體系中,有時現行的地位結構或腳色關係,須有某種調整,以適應體系內外的需要,這?
社會變遷。
多數社會變遷雖破壞社會秩序,創設新秩序,但有時卻有維持或加強社會秩序的作用。
廣義的社會秩序包括這種正常而有規模的變遷模式在內。
惟多數社會學家傾向於採狹義的觀念,認為社會秩序即社會所支持的或有益社會的正常活動;
社會變遷即社會解組的徵候,性質上係破壞社會秩序。
此一看法理論基礎脆弱,難以接受。
社會秩序包括以下兩個分析面:一為行為秩序,一為狀態秩序。
就前者言,行為秩序為制度規範的要求或結果;
多數社會分子的社會行為符合制度規定,即是好的或正常的行為秩序。
就後者言,安定的社會結構及地位體系,即是理想的狀態秩序,這是從社會結構所下的論斷。
此二秩序雖密切相關,互為表裏,實行共變,但也可能依社會環境而實行獨立變遷。
(范珍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2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sdds-gov-cn.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